请输入关键字
国家卫健委领导王贺胜一行调研我院
时间: 2019-06-17
字号:

WDCM上传图片

6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贺胜、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黄如欣、厦门市副市长国桂荣、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兼主任姚冠华等领导莅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调研指导,先后参观了门诊楼、多学科诊疗(MDT)和远程视频门诊、住院部及“职工之家”等区域,考察医院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模式及成效。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院长、中科院院士樊嘉,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顾建英及全体院领导等陪同调研。

 

WDCM上传图片

同质化、全运营管理模式

为各区域医疗中心构建提供宝贵经验

据悉,复旦中山厦门医院是厦门市政府和复旦大学响应国家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号召,为精准补齐厦门医疗短板而共同合作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医院由国家医疗队“排头兵”——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全面运营,同质化管理。开业一年多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已开设临床医技科室40个,同步开放9个病区320余张床位;获厦门市卫生健康委批复,成立樊嘉院士名医工作室、葛均波院士名医工作室,以及汪昕、周平红、王春生、孙益红、许剑民、谭黎杰、符伟国、董健、丁小强、曾蒙苏等12个名医工作室,涵盖了肝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内镜中心、普外科、血管外科、胸外科、脑血管疾病、放射科等多个学科领域;不仅有110余名上海资深专家常驻,总部各学科主任、名医工作室专家成员定期来厦看诊和手术,医院已规范完成了诸多外院转来的肝癌、肾癌、膀胱癌、胃肠肿瘤及血管病等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手术和治疗,完成三四级手术占比超60%,不断问鼎“塔尖”技术。

王贺胜副主任对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开业短短一年多来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他表示: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国内顶尖医疗机构,主动承担起公立医院的公益职责,在国家刚刚提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这一方针不久,就已先行先试,通过同质化、全运营的管理模式大力推进,初步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很不容易,为今后全国各区域医疗中心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WDCM上传图片

发挥新建医院的优势

创新基础建设及管理模式

参观过程中,樊嘉院长为王贺胜一行介绍了医院使用的AGV智能引导车、气动物流等国际先进的三大物流系统。“我们在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中,并非一味‘同质化’,像这些总部受客观因素制约未能推行的先进基础设备等,都已率先在厦门医院实施。”樊嘉院长介绍,王贺胜副主任对此大为赞赏,他指出: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不仅仅是医疗资源的输出或是简单的“复制”,更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新建医院的优势,将总部那些由于制度、用地等客观因素制约而无法及时推进实施的先进基础建设及管理模式,率先在新院区施行。一定要充分发挥创新、创造的精神,因地制宜,才能有所成效、有所突破。

 

WDCM上传图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百姓提供高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

如何利用“互联网+”,全方位打通医疗健康体系各大“堵点”,实现沪厦两院医疗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始终在探索和尝试。建院伊始,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就传承上海总部先进成熟的多学科诊疗(MDT)模式,已逐步开展胃肠肿瘤、甲状腺肿瘤、肺结节及妇科复杂病等10个MDT门诊,为百余名患者提供了个体化、多学科、全方位的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同时,医院还创新贯彻“互联网+医疗”政策,率先开展远程视频门诊,实现了上海专家远程为复诊病人看诊等医疗服务,让患者不出“家门”,“随时随地”可以看上海专家。王贺胜副主任大为赞赏:“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将上海总部这些先进的模式、理念和经验真正地‘落地’,让厦门及周边市民不出‘家门’就能获得高水平的优质诊疗服务,正是不忘初心,切切实实为百姓办实事的体现!”

此外,王贺胜一行还参观了医院为职工子女开办的寒暑托班以及健身房、图书馆等“职工之家”,对医院的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等方面充分肯定。他强调:在“同质化”的管理模式下,上海专家沪厦两地奔波很辛苦,因此医院在员工关怀、文化建设等方面要下大功夫,让专家们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现,进一步提升专家来厦工作的动力,也让全体员工们有着“以院为家”的归属感。

此次调研汇集了国家及省市多方领导足见各级领导对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视以及对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建设发展的关心和指导。“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再接再厉,不忘上级领导的嘱托及市民的期望,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步伐,致力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标杆典范,努力为厦门乃至福建百姓提供高水平的优质医疗服务,精准补齐医疗短板脚踏实地造福一方百姓!”复旦中山厦门医院顾建英书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