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海中山肺癌论坛厦门学术研讨会”在鹭岛五缘湾畔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以下简称“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落幕。此次会议由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胸外科和呼吸科联合举办。
本次会议主题为“科技发展助力肺癌多学科诊疗”。来自上海、广州及厦门本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对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肺癌微创手术、辅助和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和交流,分享肺癌多学科诊疗的新技术和新经验。
本届会议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棣教授演讲了“肺小结节外科介入时机选择”,避免过度医疗;会议共同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新教授介绍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肺癌数据库构建和应用”,标志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肺癌诊疗和研究已经面向人工智能技术。
“多位知名专家带来的报告涵盖了肺癌多学科诊疗的各方面。”会议执行主席、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胸外科执行副主任徐松涛教授表示,此次会议对厦门肺癌多学科规范诊疗和个体化诊疗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据介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在国内最早开展肺癌多学科诊疗,复旦中山厦门医院依托总部胸外科的坚实基础和积淀,发挥总部胸外科的特色,率先开展了肺结节多学科诊疗(MDT)门诊,并获厦门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复,设立了谭黎杰名医工作室,谭黎杰教授及其专家团队成员定期来厦,为厦门及周边百姓提供全方位的上海专家的医疗服务。
复制总部先进模式实现MDT多学科诊疗
“多亏了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肺结节MDT团队,多学科专家为我的病情进行权威讨论分析,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让我重获生命!”患者林先生再三感谢。
一年前,家住泉州的林先生突发心梗,在胸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右上肺占位结节,由于他长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差,医院表示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林先生和家人犹豫要不要远赴外地求医,后经友人介绍,林先生求诊于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肺结节多学科联合门诊。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肺结节MDT团队对患者林先生进行了全方面细致检查:呼吸科执行主任顾宇彤制定了术前肺功能锻炼,放射科资深专家吴东教授为患者行术前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活检,病理科执行主任许建芳做穿刺病理诊断,内科主任兼心内科执行主任樊冰评估患者心脏情况,麻醉科执行副主任丁明亲自指导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胸外科执行副主任徐松涛诊断患者右上肺癌明确,有手术指征,但是林先生为既往心梗患者,且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长期慢性病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风险和难度。
最终,胸外科执行副主任徐松涛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仅通过一长4cm的单孔切口,历时两小时就完成了右上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极大地减少了损伤。术后三天,患者林先生就从重症监护室转回胸外科拔管治疗,且恢复良好,现已顺利出院。
患者的康复得益于上海总部先进成熟的MDT模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内率先开展MDT的医院之一,目前拥有38个顶尖MDT团队。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肺结节MDT由来自上海总部胸外科、呼吸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个学科专家组成,实现了从“一个医生”到“一个团队”诊疗的转变,且借助远程会诊系统,开通了沪厦两地MDT诊疗服务,让患者获得个体化、多学科、全方位的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目前,肺结节MDT已接诊近百例患者,确诊手术肺恶性肿瘤13例,阳性率100%。
多例疑难手术成功实施基本达到总部诊疗水平
据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微创腔镜手术的单位之一,开创了十多项国内首例手术治疗方法,填补了国内胸外科领域的多项空白,是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实力首屈一指的胸外专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目前,科室年手术量突破5000台,居全国前列。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胸外科秉承上海总部胸外科“求真务实,传承有序”的精神,由国内著名胸外科专家王群教授任主任,徐松涛教授任执行副主任。开科不到一年,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胸外科门诊周一至周五全覆盖,已完成手术近二百台,大部分均采用了国际先进的手术方式,包括单孔胸腔镜肺叶或肺段切除术、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剑突下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等,有不少是当地医院不能完成的疑难手术,手术理念先进,治疗规范,技术优质。
复旦中山厦门医院胸外科执行副主任徐松涛教授表示,通过同质化的管理,厦门医院与总部实现无缝对接,目前胸外科已经能达到与总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基本同等的诊疗水平。